19年中级《经济法》太太太简单了!考不了80分算我输!

 

《经济法》难度并不是太难,

掌握备考方法,简直太简单了

《经济法》的特点为非税法部分的法条较多,税法部分需要掌握的税率较多,但相比于前两科来讲,备考时间可以相对缩减。

 

《经济法》的难度为中等偏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法条。对于具有文科思维的考生们来说,背诵与记忆较为轻松。

中级经济法备考的整体策略

1、以一次通过为备考目标

虽说今年科目中第4章和第6章的变化较大,但只要踏踏实实的付出,认认真真的复习,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都是可以一次通过的。

 

2、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重点突破

《中级经济法》科目的考试时间:

第一批次:2019年9月7日(星期六)18:00~20:00(时长:120分钟);

第二批次:2019年9月8日(星期日)18:00~20:00(时长:120分钟)。

 

《中级经济法》第一批次考试和第二批次考试的试题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考生们可能会面对两套考题,虽然可能有些考点会交叉相同。

 

3、主、客观题的复习顺序

题型

题量

客观题

(70%)

单项选择题

1分/小题×30小题=30分

多项选择题

(1)2分/小题×15小题=30分

(2)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判断题

(1)1分/小题×10小题=10分

(2)答题错误的扣0.5分不答题的不扣分也不得分,本类题最低得分为零

主观题

(30%)

简答题

6分/小题×3小题(每小题通常3小问)

综合题

12分/题×1题(通常有6小问)

 

(1)税法部分:先主观后客观

税法的复习方向是先从计算应用方面入手,将计算应用的相关问题理解后,再进行记忆背诵的内容。

 

提醒大家:无论考生之前的税法基础有多好,都要认认真真地将税法部分过一遍。

 

(2)非税法部分:先客观后主观

Ø 客观题不是一个背字解决的,还是要理解。如果理解能力稍差的考生,可以利用客观题来磨炼自己的理解能力;

 

Ø 主观题可以通过背“模板法条”的方法,将自己知道的关键词“套”进模板法条,以此技巧来加深记忆后,主观题就不再是难题了。

 

4、先理解,后记忆,整理+做题

备考过程中需要先理解,再记忆。说到记忆向来是考生们头疼的一点,但提醒大家,知识背了,虽然会忘,但是通过不断地复习刺激再结合和练习时的反复回顾,那么记忆就不是难关。

 

前期靠理解,后期靠重复。那么考生们在背诵过后要及时整理,之后要真正的做题,题目做的量并不是重点,习题是一个辅助理解的工具。最后考前冲刺回炉,把之前学习的知识加以总结和复习就可以冲刺考试了。

 

5、找准个人定位,做好复习规划

因每个人的基础及实际情况都不同,适用于大部分考生的建议如下:

 

在7月中旬完成基础复习;

7月中旬-8月中旬进入强化复习阶段,通过最后习题来回顾经济法相关知识,建立独立的理解思路;

最后一个月进入考前冲刺阶段,必须留足够的时间进行考前冲刺。

 

中级经济法备考技巧

 

1、“法”是背出来的吗?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要做到能应用,那么背诵的效果则会长久;

 

很多考生都常常属于强制背诵:既难灵活应用,记忆周期还极其的短暂。

 

因此一定要分清考点。找准个人定位,处理背与不背的问题。

 

举例

【法条1】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扔然实施代理行为,(善意)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

 

理解性记忆可以分为3个层次构成:环境、后果、条件。在特定的情景内,满足什么条件就可以得到有效的结果。

 

上述法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这句话属于(环境);“代理行为有效”这句话属于(后果);“扔然实施代理行为,(善意)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有代理权的”这句话属于(条件)

 

2、“课”是听就行的吗?

三星级考点一定要确保听懂。学会真正的做笔记,及时整理思路,归纳总结。有可能的情况下要时常回顾自己的笔记。

 

3、“题”是用来刷的吗?

《中级经济法》不像其他科目有类型题,习题要做,但做题的目标绝对不是要刷题,题在这个时候是来解决你的备考输出和输入不对称的问题的。

 

掌握各题型得分技巧

做题更高效,拿分更简单

接下来分析一下中级考试中每种题型应该如何得分?如何做题更高效?

 

1、单选题(实务、财管):  

单选题中若遇到需要计算的题目,应注意控制解题时间。这种题目通常题干较长,阅读题干到计算做出答案可能需要花费三至五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相当于一道小型计算分析题了。

 

对于这类题目,如果你感觉题中的知识点没有复习到位,没有很大把握做出正确答案时,应先任意勾选一个备选答案,迅速跳过该题,继续做后面的题目,等全部试题做完后有时间再来看这个题目。

 

因为单选题毕竟只有1分,你花了好几分钟时间也不一定能拿到这1分,还不如先跳过,后面的计算分析或综合题可以有时间多写几笔会做的会计分录或计算数据,分值能有好几分。在考试时间很紧张时,“丢了芝麻捡了西瓜”,是不是很划算呢?

 

2、多选题(实务、财管):

多选题难度较大,分值较高,做题时需仔细审题,是要求选正确选项还是错误选项。有一点需要注意,有些多选题是教材中的记忆性条文,教材中若只列了两、三项,考试中可能把这些条文用短句表述为更多选项,因此务必要细心,未必只有两、三项是正确答案。

 

另外,告诉大家一个“规律”:如果你遇到了一道文字表述性多选题,“感觉没有太多印象”,题目中各选项似乎都能成立而非互相排斥,这道题应考虑全选“ABCD”。

 

历年试题多选题中,正确答案为“ABCD”的往往就是这种题目;如果你遇到了一道计算性质的多选题,题目较复杂,四个选项需要计算四个数字,“当你确实不能完全解出时”,根据我个人的经验,“ABCD”为正确答案的概率相对于其他答案来说也是较高的。

 

3、判断题(实务、财管、经济法):

判断题也比较难把握。通常情况下,对于能够找出明显表述错误的题目,正确答案就是“×”。对于找不出明显错误的题目,需要分情况对待:如果你感觉教材研读的很细但对该题目仍没有多少印象,该题目就属于教材的“边角”内容。

 

根据历年规律,这类“边角”题目往往就是教材中的原话,答案为“√”的可能性更大;如果你感觉教材研读的不是很细而难以判断的题目,应先跳过,最后结合自己整个试卷的得分估计情况来定夺——做完整个试卷后,如果自己估分刚刚超过60分,则建议对这些题目放弃不作答,因为没有必要去冒这个险;如果自己估分未超过60分,则应对这些题目凭“感觉”全部作答。

 

因为判断题做对能得1分,做错只扣0.5分,其“期望收益”大于0,说不定还能拿1分呢,值得碰一下运气。当然,这是理想化的答题策略,考场上估分会受很多的主观因素左右而难以准确,因此对判断题还应慎重权衡。

 

4、计算分析题(实务、财管):

计算分析题其实是“高风险”的题目,因为这类题目通常是集中考核某一个知识点,题中各步要求之间通常又有依存关系,即后一步的解答需要依赖前一步的计算结果。这类题目,如果你复习到位了,很容易拿高分甚至满分;反之,很容易一分也拿不到。

 

因此,对于这类题,如果题中第一步要求你都觉得难以下手或没有把握时,即使这道题分值很高,也千万不能恋战,赶快把它整个跳过去先去做后面的题目。因为你浪费再多时间,也很难啃下一分两分了。或许做完后面的题目后,你心里轻松了许多,回头再来看这道题,可能灵机一动又想起来怎么做了。这种情况,相信一些老考生是有过体会的,特别是在财管考试中。

 

5、简答题(经济法):

 简答题关键应注意答题的步骤,务必要分三步来作答。第一步,先对题中说法做出明确判断,否则后面的理由说得再多再对这道题很可能还是0分;第二步,另起一段,引述法律条文,写“根据法律规定,……”,法律条文的关键词只要能写上,就能得分了;

 

第三步,再另起一段,回到题中案例,写“本题中,……,因此……”。用自己的简明语言,按照法律规定,对题中案例做下分析阐述,就能得分了。总之,一定要分三步进行作答,否则很难拿到满分。历年考试总有一些考生考后自我感觉良好,但实际分数却远低于估分,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6、综合题(实务、财管、经济法):

综合题通常考核多个知识点,只要你基础不是很薄弱,就能啃下一些分数。综合题的题干都很长,要求解答的步骤也很多,认真阅读完整个题干和要求,就要花费五至十分钟时间。

 

推荐一个解题流程:①先把整个题干快速浏览一遍看大概考察哪些知识点→②去看题目第一步要求→③回头再仔细研究题干中相应内容→④按步骤进行解答。这样做可以大幅节约初次阅读题干花费的时间。另外要告诉大家一点:不要太担心时间不够用。假如还剩半个小时考试结束,你还有一道综合题没开始做,如果前面会做的题目正确率能够保证,那么还剩半个小时与还剩一个小时其实差别并不大。

 

综合题不是“省油的灯”,一些步骤是较为复杂很难拿分的,即便再多给你一些时间,你也不一定能把全部分数都拿到。所以考试最后时刻不必慌张,在题目要求中先找自己最有把握的步骤做,沉着冷静地把这些分数先拿下,可以说你已经比较圆满地完成考试了。